靠谱配 四野战史47 第四野战军进军任务的最后确定和中南地区概况
一 、中共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第四野战军向中南进军的任务靠谱配
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的任务,中共中央军委在1949年3月已经明确, 但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又适时作了调整。至5月,全国各战场已 取得了渡江战役、太原战役、陕中战役以及其他战役的巨大胜利;第四 野战军主力已从平津地区南下,跨黄河,越陇海,浩浩荡荡,进入豫、鄂。 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战争形势的新发展,于5月23日制定了向全国进军的 部署,其中对第四野战军的部署是:“四野现有两个军渡江,尚有六个军 已至陇海、长江之间,约于六月上旬可渡江,另有四个军正由新乡、安 阳地区出发,约六月中旬可以渡江。四野主力(六个军及两广纵队)于 七月上旬或中旬可达湘乡、攸县之线,八月可达永州、郴州之线,九月 休息,十月即可尾白崇禧退路向两广前进,十一月或十二月可能占领两 广。”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后,残存的国民党军纷纷向边远省份逃窜,全国 解放战争形势又有了进一步发展。7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就第四野战军的进军任务、方针等问题致电林彪、邓子恢、萧克等人,明确规定:“你 们经营之范围确定为豫、鄂、湘、赣、粤、桂六省。”至此,中共中央军 委最后确定了第四野战军的进军任务。广大指战员决心为完成这一光荣、 艰巨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军委在确定第四野战军进军中南任务的过程中,还就进军 的基本部署作了明确指示。5月9日,正当第四野战军主力越过陇海线 之际,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彪、萧克,指出:“你们十三个军的使用问题, 现在就宜大体确定。我们意见,湖北一个军,江西两个军,湖南三个 军,共六个军可以固定下来。其余七个军及曾生纵队,应全部推进至以 郴州为中心的区域,并准备在该区域与白崇禧打一仗(应估计白崇禧部 约二十五万人左右,可能在该区域和我军作战)。如果这七个军七月中旬 前后能到攸县、湘乡之线,则八月中旬或下旬即可集中于郴州区域休整 一个月,九月中旬或下旬以后即可向两广前进。'5月17日,中共中央军 委就对付国民党政府国防部4月30日作战部署的对策问题致电林彪、萧 克,并告中原局:“根据何应钦卯三十日部署(此部署估计是事先取得 白崇禧同意的),分为左中右三路:甲、左路鄂西方面受我攻击时,以一 部由长江北岸向大巴山撤退,主力由长江南岸退守鄂西,以四川为后方, 确保川、黔门户等语。你们可以三个军由宜沙渡江,以两个军向宝庆推 进,留一个军在常德、益阳一带,而以江汉军区及王宏坤部主力位宜沙 地区,以防鄂西敌军出扰。乙、中路粤汉线方面敌在洞庭湖、汩罗江以北, 长沙、衡阳以东地区筑工阻我,最后固守大庾岭及湘桂边界,确保两广 安全等语。在此方面你们可使用八个军,除留一个军位于武汉、岳州线, 一个军位于岳州、株洲线, 一个军位于株洲、衡州线外,可以五个军向 郴州推进,协同西路两个军歼击白崇禧于湘粤桂边境,并准备向两广前进。 丙、敌在其右路江西方面,据称以最有力部队协同南昌指挥所作战,其目的是确保赣江东西两侧地区,屏障粤汉路之安全等语。似此在南浔路上, 敌似不准备和我军打硬仗,你们可以预定经营江西的两个军向该区前进。 此两个军可择各军中战斗力较弱者,而不要使用战斗力较强者,如遇作 战,可要求陈赓兵团协助之。位于武汉至衡阳线上之三个军,选择两个 较弱者、一个较强者即可。以上意见提供你们考虑,如此部署我军主力 可以集中使用,向湘粤桂边境推进之七个军不致分散,利于寻歼白部主力。 但有一点值得研究,即近闻白部第四十八军(桂系主力之一)、第四十六 军(两年前莱芜战役全歼后补充者,战力弱,其一四七师被二野最近歼 于皖南)位于南浔线,此两军将来可能向大庾岭撤退。你们可以考虑派 一个军,沿赣江尾该敌向大庾岭方向前进,该军即位于大庾、南雄、始 兴地区,协同粤赣湘边区游击纵队(区党委书记兼纵队司令员林平)在 该区活动,尔后协同主力取广州。如桂系主力确已分散(粤汉路上似只有第七军有顽强战斗力,其余都是很弱的或较弱的),这种部署是可以考 虑的。如此,则应使用三个军出江西,其中两个军固定其任务为经营江西, 一个军准备尾敌出南、始。经湖南向湘粤桂边境寻歼白部主力者为六个军, 而不是七个军。”5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彪、萧克、赵尔陆、聂 鹤亭,并刘伯承、张际春、李达,总前委:“二野应准备以四个军或三个 军由陈赓统率,归林罗指挥,第一步在宜春一带配合四野歼灭桂系主力, 第二步待命入湘抄击白崇禧后路,尔后即待命入川。”中共中央军委在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赋予第四野战军的进军任务和为其制定的进军部署, 不仅使四野前委在进军步骤和组织指挥上更加明确,而且使广大指战员 受到极大鼓舞,增强了歼灭白崇禧等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二 、中南地区概况。进军中南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中南六省中,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跨长江两岸,其他4省位于长江以南,总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国总面积1/8。六省地理在军事上的地位十分重要,郑州、武汉、 长沙、南昌、广州、南宁,不仅皆为中国历史名城,而且自古以来均属 军事重镇或战略要地。其中靠谱配,郑州是中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武汉是 华中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解放 这六省,不只是解放该地区受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而且对于保卫中国 领土的完整和解放后新中国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南六省地表由山地、丘陵、平原、水网稻田地、亚热带山岳丛林 地等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北面环山,南面环海。南岭横亘中 部,将地形自然分为南北两部分。其自然地理有如下特点: 一是山区多。 有豫西、豫南、鄂北、湘鄂东、湘鄂西、赣南、粤东、桂西、桂东、粤 西、粤北山地和岭南山地等。六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大别 山及豫西向南直到海南岛的五指山,大部分是山区,崇山峻岭,道路崎岖。 二是水多。有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水系,无数大小河流密布其间。以 南岭为分界,岭北属长江水系,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赣江、汉 水六大主干支流,纳支流数千条。岭南为珠江水系,以西江为主干,纳 两广3000多支流汇于珠江后注入南海。湖北、湖南、江西省内大小湖泊 近千个,并与长江息息相通,有“水乡泽国”之称。其中有中国第一大 淡水湖鄱阳湖和号称八百里洞庭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三是岛屿多。 广东、广西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00多个,其中海南岛是中国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屿。这些岛屿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有些岛屿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是南方气候温湿,春夏季多雨,防汛期长,潮湿 度大;夏季长,且十分炎热;蚊蝇虫蚁滋生,容易传染疾病。上述种种自 然地理特点,对初到南方的北方部队,在生活、行军、作战特别是大兵团、 重装备作战等方面带来一定困难。
中南六省总人口约1.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3,且少数民族众多, 他们大多居住在湘鄂西、湘南、粤北、桂西和海南岛等地的边远山区, 在生活习惯和语言方面与汉族有较大差异。文化教育方面,大中城市比较发达;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则十分落后。宗教方面, 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工商业方面,有现代化 工商业大城市武汉、广州等,工矿业虽比不上东北、华北,但强于西北 和西南地区。交通运输方面,虽有少数铁路和公路,但量少、质低。中 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政府的残酷压迫剥削下,生活极为贫穷和 困苦,期待着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解放。
中南地区的国民党军,为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和广州绥靖公署 主任(后改为华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余汉谋等部,共30个军约80个师, 加上地方部队,总兵力约50万人。其中驻守鄂湘赣桂等省由白崇禧指挥 的共23个军50余个师。驻守广东的余汉谋部共7个军21个师约15万人。
国民党政府依靠这些力量,企图在鄂西和湘赣边地区阻止解放军南 进,以保其对湘、赣、粤、桂等省的控制。如果受到解放军攻击,处境 不利时,白崇禧所属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宋希濂部6个军15个师退守鄂西 山区靠谱配,以四川为后方,扼守川东门户;白崇禧部主力则退守湘南;余汉谋 部固守广东,以确保两广的安全。但是,这些国民党军,除白崇禧部嫡 系第7、第48军尚有比较强的战斗力外,其余多是受过解放军歼灭或沉 重打击后重建和新建的部队,战斗力较弱。而且其内部派系复杂,湘系、 桂系、粤系之间,白崇禧与宋希濂之间,貌合神离,矛盾甚深。
针对中南六省地区的情况,中共第四野战军前线委员会(简称四野 前委)认真分析了进军中南的有利条件和困难。认为:虽然有利条件和 困难同时并存,但有利条件多于困难。有利条件是:第一,国民党民心 丧尽,民怨沸腾,现在国内革命形势比任何时候都要好。辽沈、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主力已被歼,剩下的残余力量,作战部队不 过146万人,且派系庞杂,自成体系,相互矛盾多,士气低落沮丧。而 解放军已发展到400万人,军力对比占绝对优势。第二,解放军各野战 军在各战场同时分别向国民党军残余力量进击,使其不能互相支援。第二、第三野战军于4月20日晚至21日晚,在西起九江东北之湖口、东至江 阴长达500余公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数月之久的长江防线;华北解放军4月下旬解放了山西省会太原;第一野战军 已进军关中,将向西北五省进军。第三,豫、鄂、湘、赣、粤、桂六省, 在中国近代、现代都是革命蓬勃发展的地区,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 伐战争,特别是土地革命,在这些地方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该六省 都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有共产党领导的几支共10余万人的游击队。这 是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的重要配合力量。第四,经过3月底4月初在北 平召开的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对 部队普遍进行进军中南的政治动员和组织纪律整顿,全军指战员树立了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增强了解放中南人民的责任感、光荣感。同时, 经过总结平津战役经验和进行军事训练,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有很大提 高。全军上下,以高昂的斗志,迎接新的进军任务。
四野前委还认为: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必须看到存在的困难,对 此绝不能低估。第一,占据中南的白崇禧集团,是国民党军残余力量中 战斗力比较强的一个集团。白崇禧善于用兵,熟悉南方地形、风俗和人情, 其部队也惯于山地、河川、水网稻田地作战,要歼灭他们并非易事,切 不可轻视。第二,大别山及豫西以南,大部分是山区,崇山峻岭,道路 崎岖;江南山多,雨多,江河多,水网稻田多,夏季长、天气炎热,空 气潮湿,容易传染疾病,北来人马,一时不服水土;重装备部队机动不便, 这些都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第三,中南地区,多为新区,加之少数民 族多,各地语言复杂,风俗习惯不同,交往会遇到困难。这些对部队行动、 宣传群众以及后勤保障等必将带来诸多的困难。
三 、组建4个兵团,两广纵队改隶第四野战军建制
为适应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和加强部队作战指挥的需要,第四野 战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4月28日在原有第12、第13两个兵团 部的基础上,成立第14、第15兵团部。至此,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 每个兵团辖3个军,其序列是: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陈伯钧任第一副司令员,韩先楚任第二副司令员,唐天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解沛然任参谋长,潘朔端任副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 副主任,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 任政治委员,李天佑任第一副司令员,彭明治任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刘亚楼任 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黄永胜任第一副司令员,刘震任第二副司 令员,吴法宪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39、第41、第42军。 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洪学智任第一副司令员 兼参谋长,贺晋年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向荣任政治部主任,辖第43、第 44、第48军。
在组建4个兵团的同时,对各军军政主官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各 军军政主官是:第38军,梁兴初任军长,梁必业任政治委员;第39军, 刘震兼任军长,吴信泉任政治委员;第40军,罗舜初任军长,卓雄任政 治委员;第41军,吴克华任军长,欧阳文任政治委员;第42军,吴瑞林 任军长,刘兴元任政治委员;第43军,李作鹏任军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 第44军,方强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第45军,陈伯钧兼任军长, 邱会作任政治委员;第46军,詹才芳任军长,李中权任政治委员;第47军, 曹里怀任军长,周赤萍任政治委员;第48军,贺晋年兼任军长,陈仁麒 任政治委员;第49军,钟伟任军长,徐斌洲任政治委员。
野战军直属的特种兵司令部的领导,亦作了个别调整,由万毅任司 令员,钟赤兵任政治委员,贾陶、匡裕民、苏进任副司令员,邱创成任 副政治委员,苏进兼任参谋长,唐凯任政治部主任。5月16日,又将铁 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并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为了发挥两广纵队在进军中南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3月 5日命令:原隶属华东野战军的两广纵队改隶第四野战军,参加解放两广 作战,并着其开往河南开封一带休整待命。两广纵队的前身,系1946年 4月根据国共双方谈判和军事三人会议代表达成的广东中共武装部队北 撤协定,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力和珠江、韩江纵队以及粤中、 南路人民解放军部分人员,共2500余人,于同年6月底北撤山东烟台解放区。7月5日到达烟台后,归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领导。1947年3月中 共中央决定以东江纵队为基础组建两广纵队,8月1日在山东滨海县正式 成立。后在华东、中原战场上,先后参加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经 受了锻炼,军政素质显著提高。1949年3月12日,两广纵队由江苏东台 地区开往商丘,后于4月10日到达洛阳,除协助地方维持治安、清剿残 匪外,主要进行军事、政治训练。是月,纵队派干部前往北平,接收由 原国民党军第157师和平改编的独立第24师。5月18日该纵队由洛阳出 发,25日到达襄城一带集结待命。6月21日,两广纵队根据第四野战军 6月13日命令进行扩编,下辖2个师,1个炮兵团,1个教导团,共1.36 万人,曾生任司令员,雷经天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姜茂生 任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第1师靠谱配,曾生兼师长,罗范群任政治 委员;第2师,何宝松任师长,王作尧兼政治委员。扩编后,由第15兵 团指挥,部队继续整训,进行南下作战的准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