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配资 四野战史45 平津地区休整,作向江南进军的准备
一 、进行政治整训天弘配资
第四野战军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为从思想上、 组织上、物资上做好南进的准备,于1949年1月27日至29日,在河北 省通县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兵团、纵队领导。会议主要 是听取罗荣桓传达1949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谭政关于两个 月整训计划的报告,并分组研讨贯彻落实措施。林彪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着重讲了整训的目的及应解决的问题。随即于2月5日下达《东北我军 两月整训计划》,决定从2月10日起,以战备姿态进行以政治教育为中 心的整训。这次整训,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育。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未及 休整,即进关会同华北军区部队实施平津战役,随着战争的不断胜利和 形势的发展变化,在部分干部、战士中出现了和平松弛、贪图享乐、害 怕牺牲的思想,以及东北、华北等解放区的部分战士与下级干部的恋家 情绪。有的不愿南下,想回家解决婚姻问题;有的想做后方工作,不愿 到前方打仗;有的认为南方天热,瘟疫多,怕不服水土; 一些年纪较大、 文化较低的同志,认为“老粗吃不开”,想找个人出路,等等。这些思想 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于一部分人之中,但却潜滋暗长,对完成中共中央 军委赋予的南下任务是一个不小的障碍。
为解决上述思想和认识问题,各级首先抓了时事教育,组织广大指 战员学习新华社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 等文告,接着,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着重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 的精神,反对半途而废的思想。特别是在团以上干部中,要求逐段逐句 地学习,切实领会文件精神实质。通过学习,广大指战员进一步认清了 形势,普遍认识到现在的胜利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东北的全部解放,华北、华东、中原、西北大部或部分获得解放,不等于全国 的解放,江南人民群众还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的压迫剥削之下,还处 在水深火热之中,革命战士不能躺在已有的胜利之上,光想着自己的家庭, 个人的享受,而使革命半途而废。有的干部、战士还联系个人思想实际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示:不能光想自己的“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 热炕头',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到江南去, 解放全中国。还有的干部、战士联系形势谈认识,认为:敌人是不会自 行消灭的,现在国民党政府一再空喊“和平”,是为了争取喘息时间,企 图卷土重来。如果不将革命进行到底,不但江南人民得不到解放,已取 得的胜利也会丧失,还会继续遭受苦难。 一些原来想结婚、想休养、想 调换工作、甚至想离队的同志,在提高认识、提高觉悟之后,也都放弃 了个人要求,消除了“半途而废”思想。总之,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广 大指战员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武装了头脑,部队的精神面貌焕 然一新。
(二)溶化改造起义、解放战士。东北野战军中的起义、解放战士数 量较大,在辽沈战役后补入11万人,解放怀来、天津后,又补入5万人, 北平和平解放后,再补入傅作义部10万余人。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 东北野战军共补入约26万起义、解放战士。有的连队起义、解放战士占 一半,有的超过了一半。为使这些起义、解放战士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作风上加以溶化改造。这些起义、解放战士大多数 来自贫农、贫民,都受过地主、官僚的剥削压迫,因此,在整训中首先 进行阶级教育。运用诉苦教育的经验,以受苦最深,又有一定觉悟的起义、 解放战士,起来诉自己和家庭遭受的苦难,作为典型引路,引导大家“倒 苦水”,“挖苦根”。起义、解放战士在听了典型诉苦后,强烈要求控诉封 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以及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压 榨。通过诉苦教育,激发了起义、解放战士的阶级仇恨,提高了阶级觉悟, 使他们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 们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人民军队爱人民,爱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为人民利益不怕流血牺 牲的光荣传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战士。对起义、解放战士进行教育的 同时,也教育老战士和各级干部要关心、爱护起义、解放战士。经过这 些教育,起义、解放战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要求上进, 积极求战,出现了新老战士之间、上下之间亲密无间、团结协作的新景象, 为向江南进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党支部建设,改善连队管理教育工作。东北野战军各部队 在连年作战中虽有较大伤亡,但由于大量新成分的补入,部队发展壮大 很快。同时,基层干部也较新,带兵时间短,又未得到很好的教育训练, 工作办法少,加之未能充分发挥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而在管 理教育上方法简单、急躁、粗暴、强迫命令,甚至打骂侮辱战士人格等 不良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官兵关系和连队的巩固,进而影响行 军、作战。针对这一情况,各部队在整训中,根据新式整军运动的经验, 从思想教育和加强连队党支部工作入手,进一步加强与改善连队的管理 教育工作。一是加强支部骨干和党员的训练。以营为单位组织党员轮训, 以团为单位组织党小组长和支部委员轮训。通过轮训,既提高政治思想 水平,又增强了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组织干部、战士学习红四军第九次党的 代表大会决议(即《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充分发扬红军时期尊 干爱兵的光荣传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各连队都举行了以改进官兵 关系为目的的民主大会。会上,干部对本单位存在或发生的问题,主动 承担责任,进行深刻检讨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意见和接受批评。战士 亦本着团结愿望,对事不对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对既能严 格管理又能耐心说服教育的干部,给以表扬。在总结过去成绩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订出《爱兵拥干公约》,作为干部爱护战士、战士 尊重干部的共同准则。经过整顿、教育,连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官兵关 系密切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从而 为稳定、巩固连队和完成行军、作战任务打下牢固基础。
各部队在进行上述整训内容的同时,还进行了政策纪律教育、特别 注意了新区的政策教育,以增强部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政策观念。整训 结束后,各部相继召开庆功会和南下誓师大会,激发广大指战员的继续 革命热情,坚定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以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二、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全军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并为实现 新的任务而规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和政策。如何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决 议,是摆在第四野战军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随着东北全境的解 放和平津战役的胜利,部队一天天发展壮大,全国解放在望, 一些干部 在新的形势下滋长了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思想,无政府无纪律现象也 时有发生,有的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中共中央在1948年11月就 曾指示东北野战军注意纠正滋长起来的无政府无纪律现象,并要求部队 各级党委都要作出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的决定。当时,辽沈战役刚结束, 拟在整训中加以解决,但因提前入关而未能实现。平津战役结束后,这 些问题若不及时妥善解决,将对完成解放并经营湘鄂赣的战略任务产生 不利影响。因此,在整训期间,第四野战军于1949年3月27日至4月5 日在北平召开师以上高级干部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 议和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
会议由林彪传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及有关文件天弘配资,并作了《论团 结》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侧重强调了两点:一是坚决反对骄傲自满;二是 切实加强集体领导。他剖析了骄傲自满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和危害;阐 述了加强集体领导,改进民主工作方式。林彪在报告中最后说“今天我 们要做的事情还多得很,要打仗、要发动群众、要管理城市、要巩固部队、 要练兵。但一切工作都要通过干部去做,而干部的问题首先就是团结问 题。团结的最好办法, 一是彼此都很谦虚,不是张牙舞爪的骄傲;二是 各单位的领导人要常常会商,凡是对的,大家就要赞成,就要互相撑腰, 互相尊重,那么力量就大了。只要大家把这种思想普及、贯彻到我们部队中去,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的执行毛主席的报告,我们的工作就一定 能够做得更好。”罗荣桓作了《关于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问题》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首先指出了东北野战军已出现的无政府无纪律现象,并着重 强调:“我们应当完全拥护中央的指示,坚决反对中央所指出的五种恶劣 作风,即:无政府无纪律状态;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的错误态度;瞒 上不瞒下,报好不报坏,报喜不报忧的无原则现象;经验主义和游击主义; 将自己领导的区域、工作部门或军队看成好像一个独立王国的危险现象。 这些无政府无纪律的恶劣作风是不能允许的。”此外,谭政作了有关加强 纪律的报告;陶铸作了《关于改编傅作义部的经验》报告;刘亚楼对南下 行军及有关事项作了部署。
到会干部通过传达、学习、讨论,受到了很大教育,在认清形势、 明确方针任务、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许多干部联系个人思想和部队 工作实际,严肃认真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历时10天的会议,主要 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明确了党在新阶段的方针、任务和政策,加强了完成进军任务 的决心和信心。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认 为:《决议》给第四野战军完成新的任务以明确的方针、坚定的原则和灵 活的策略,只要全军一心一意地遵循毛泽东主席在二中全会上所作的报 告办事,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向南方进军的艰巨任务。
二是坚决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现象,增强了党委的团结和集体领导。 与会人员深刻认识到:大军南下,既执行战斗队任务,又执行工作队任务, 中心的环节是加强党委团结,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共同表示:在党委成员、 领导干部中,必须提倡谦虚谨慎,反对骄傲自满;提倡集体领导,反对 个人包办;提倡树立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反对各行其是的无政府状态;提 倡艰苦朴素,反对偏安享乐。
会议在提高觉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针对第四野战军 前一时期存在的某些无组织无纪律现象,作出了《关于反对无组织无纪 律状态的决议》。这个决议的主要内容:一是全军干部特别是团以上干部应认真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各项方针政策,从领导上打好思想 基础;二是健全党委制,加强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包办、独 断专行、各行其是等不良倾向;三是转变旧有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工 作方法与粗枝大叶的作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注意总结经验,接受新 的事物;四是力戒骄傲自满、功臣自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 实搞好团结,特别应加强各级党委成员的团结。会议还要求部队团以上 各级党委,切实贯彻《关于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状态的决议》,作出各自纠 正无组织无纪律现象的决议。总之,这次会议对于统一认识、贯彻执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对于纠正某些干部,尤其是某些高级干部由于 打胜仗而产生的居功骄傲情绪和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起了重大作用,为进 军江南,将革命进行到底,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充分准备。
3月31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林伯渠、董 必武等中央领导人在香山接见并宴请到会干部。毛泽东主席向到会干部 作了指示,他说:“国民党反动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灭了。我 们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就要下江南了,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很。同志们, 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三、后勤保障的准备
第四野战军对于向南方进军的后勤保障准备工作,在华北局、东北 局和华北军区、东北军区的大力支援下,着重抓了南下出发前的物资准备、 医疗保障准备、行军沿途的各种保障以及铁路运输等几个方面。
在南下出发前的物资准备和医疗保障方面,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于3 月相继召开了供给会议和卫生会议,部署了南下的经费、物资供应和卫 生防疫工作。确定部队在出发前下发单军装、布鞋和胶鞋,营以上干部 每人发给雨衣,连以下人员每人发一块油布;向各军提前拨付3个月的经 费和部分预备费,配足3个月的食盐;印发了开进途中使用的粮、草票证。
在卫生保障工作上,强调“预防第一”,克服“重治疗,轻预防”的观点, 制定和发布了《传染病预防管理规则》《连队卫生制度》《南方多发病疗 治方案》等卫生防疫措施,并向部队印发了《卫生防疫教材》。各部队均 抽调干部组成防疫组,深入连队进行防疫卫生宣传教育。同时,发给各 军可供3个月使用的药品。
在行军沿途的各种保障方面,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也作了预筹。在天 津设立留守处,由后勤部第二部长李聚奎兼主任,负责接转东北前送的 物资和保障平津地区留守人员的供应;成立3个医管处,各领导6所野战 后方医院,分别随各兵团南下,遂行卫生保障任务;野战军后勤部卫生 部在衡水设立野战医院,6个后勤分部在各自的保障区开设兵站医院,以 收容开进途中的病员。后勤部第2分部提前南下郑州,并向郑州以南伸 展兵站线,以保障先遣兵团的行动。同时,后勤部第3分部由山东临清 经河北濮阳(今属河南)至青庄,负责部队渡黄河保障任务,任务完成后, 经郑州到南阳开设兵站线。后勤部第5分部经商丘到固始开设兵站线。
为保障第四野战军主力沿平汉路、平大公路、津浦路及其两侧向南 开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与华北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进行了通盘研究并 派出人员商请开进途经的各地区党政机关予以大力支持,将各部队开进 的路线、人数、时间以及所需的供给等通报各地区,使地方据此作出物 资供应和具体安排。负责粮秣供应的华北人民政府,以平汉路之高碑店、 平大公路之霸县、津浦路之沧州为起点,按每隔35公里设一小站(柴草 供应站),每隔100公里设一大站(粮秣供应站)。华北地区共筹措囤积 粮食2920万公斤,马料1147万公斤,马草1665万公斤,烧柴2883万公斤, 以及大批副食品供应部队。除地方负责供应的粮秣外,野战军后勤部还 自行筹备了部分粮秣,运送1000万公斤食盐、825万公斤马料(东北豆饼) 至郑州、漯河一带,作为调剂之用。
在铁路运输方面,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还同铁路部门会商了南下的军 运任务,签订了联运合同,下达联运命令,并召开有关铁路、政府支前 司令部联席会议,商定各项供应规定和运输工具统一使用的具体办法。
为统一组织军运,成立了郑州军运办事处,联合办公,专掌军运事宜。
为使一些军用物资提前陆续南运,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会同有 关部门组成了由天津经济南、徐州、郑州至信阳的铁路运输基干线,自 3月12日至5月底,发送了202个专列,共7422个车皮。其中将681个 车皮的弹药,从山海关、秦皇岛、唐山、丰台、天津运往洛阳、郑州、 郾城一线,并随着作战的需要送往部队。以4个汽车团共1200余辆汽车, 保障短途或不通火车路段的运输。
四、经营新区的干部准备
第四野战军向南方进军,除解放湘、鄂、赣等省外,还必须接管新 解放的城市和地区,及时开展新区工作,执行工作队任务,因此,急需 大批干部。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第四野战军领导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 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干部准备。
(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从东北、华北地区抽调2万余名党政干部 随军南进,以便担负接管县以上城市和开展新区工作。为使这批干部适 应新区工作的要求,南下前均进行了集训,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和有关的城市、农村政策,以及社会改革的方针政策等。在此基础上, 以将要解放的省、市、专区为单位组成工作队,以便及时开展工作。
(二)2月17日,中共中央批准了第四野战军的建议,在北平市委和 天津市委统一计划下,直接吸收1万名青年学生组成南下工作团随军南 进,准备担负军队和地方的工作。2月24日成立团领导机构,谭政任总 团长,陶铸任副总团长,下设第1、第2、第3分团。同日,以正副总团 长名义,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天津日报》等报纸上刊登招收 学员启事。北平、天津地区的青年学生、技术工人、职员踊跃报考,经 过挑选,共吸收了青年知识分子8600余名,随即分别集中在北平、天津 和山东德州进行培训。之后,这批南下工作团员经过约半年的学习、训练后,大部分配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各机关、部队、院校工作, 一 部分配到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参加地方工作。
第四野战军经上述各项工作天弘配资,为进军江南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资 上作了必要准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